招生指标不够,特别是博士生指标成稀缺资源。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经查,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张坚委托第三方公司完成了上述论文的代写和代投,并在论文中标注了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370567),还将此论文列入该项目的结题报告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1年1月29日 关于对陈银等发表的论文存在抄袭剽窃、署名不实、擅标他人基金项目号等问题的处理决定 国科金监处〔2021〕38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海南医学院陈银等发表的论文定量超声评估乳腺癌放疗相关正常组织损伤的可靠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10(39):4926-4929.(标注基金号81871365)涉嫌学术不端问题组织开展了调查。此外,孙玉兵还将涉事论文用于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展报告、结题报告以及其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中。经查,论文通讯作者张睿以实验外包的形式将一些病理样本和数据交给第三方公司,要求发表一篇标注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672427)的SCI论文,该论文除由第三方代写代投外,还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1年1月29日 关于对张睿等发表的论文存在代写代投、数据造假等问题的处理决定 国科金监处〔2021〕28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中国医科大学张睿等发表的论文Xiaofei Yan, Jian Zhao, Rui Zhang*. Interleukin-37 med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in colon cancer through -catenin suppression. Oncotarget, 2017, 8(30):49064-49075.(标注基金号81672427)涉嫌学术不端问题组织开展了调查。关于对孙玉兵等发表的论文中存在数据造假、抄袭剽窃等问题的处理决定 国科金监处〔2021〕1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华北电力大学孙玉兵等发表的论文涉嫌学术不端问题组织开展了调查,涉及论文如下: 论文1:Mengxue Li, Yubing Sun*, Haibo Liu*, Tianhu Chen, Taswar Hayat, Njud S. Alabadi, Changlun Chen. Spectroscopic and modeling investigation of Eu(III)/U(VI) sorption on nanomagnetite from aqueous solutions.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Engineering, 2017, 5(5):5493-5502.(标注基金号41402030、41172048、41572029) 论文2:Zhongxiu Jin, Jie Sheng, Yubing Sun*. Characte- rization of radioactive cobalt on graphene oxide by macroscopic and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Journal of Radioanaly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14, 299:1979-1986.(标注基金号21207135、21071147、21071107、91126020) 论文3:Yubing Sun*, Shubin Yang, Congcong Ding, Zhongxiu Jin, Wencai Cheng. Tuning the chemistry of graphene oxides by a sonochemical approach: application of adsorption properties. RSC Advances, 2015, 5:24886-24892.(标注基金号21207135、21225730、91126020) 论文4:Fengbo Li, Xiaoyu Li, Pu Cui, Yubing Sun*. Plasma-grafted amidoxime/metal-organic framework composites for the selective sequestration of U(VI).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18, 5:2000-2008. 论文5:Tian Wan, Wen Cheng, Jiehui Ren, Wei Wu, Min Wang, Baowei Hu*, Ziyi Jia, Yubing Sun*. The influence of nanoscale size on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U(vi) on nano-A-loxid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18, 5:2731-2741.(标注基金号51709224、21876115、21822602) 论文6:Congcong Ding, Wencai Cheng, Yubing Sun*, Xiangke Wang.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affinity of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with radionuclides investigated by macroscopic, spectroscopic and modeling techniques. Dalton Transactions, 2014, 43:3888-3896.(标注基金号21207135、21007074、21207136、21225730、91126020) 论文7:Yubing Sun, Changlun Chen, Dadong Shao, Jiaxing Li, Xiaoli Tan, Guixia Zhao, Shubin Yang, Xiangke Wang*. Enhanced adsorption of ionizable aromatic compounds on humic acid-coated carbonaceous adsorbents. RSC Advances, 2012, 2:10339-10364.(标注基金号21207135、21207136、21071147、21071107、20971126) 论文8:Yubing Sun, Changlun Chen, Dadong Shao, Jiaxing Li, Xiaoli Tan, Guixia Zhao, Shubin Yang, Xiangke Wang*. Highly efficient enrichment of radionuclides on graphene oxide-supported polyaniline.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3, 47:9904 -9910.(标注基金号21207135、21007074、21207136、21225730、91126020) 论文9:Yubing Sun*, Xiangxue Wang, Wencheng Song, Songhua Lu, Changlun Chen, Xiangke Wang.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the decontamination of Th(IV) on graphene oxide-based composites by EXAFS and modeling techniqu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17, 4:222-232.(标注基金号21477133、41273134、91326202、21225730) 论文10:Haibo Liu, Mengxue Li, Tianhu Chen, Changlun Chen, Njud S. Alharbi, Tasawar Hayat, Dong Chen, Qiang Zhang, Yubing Sun*. New synthesis of nZVI/C composites as an efficient adsorbent for the uptake of U(V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2017, 51:9227-9234.(标注基金号41402030、41572029) 论文11:Xiangxue Wang, Qiaohui Fan, Shujun Yu, Zhong shan Chen, Yuejie Ai*, Yubing Sun*, Aatef Hobiny, Ahmed Alsaedi, Xiangke Wang*. High sorption of U(VI) on graphene oxides studied by batch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6, 287:448-455.(标注基金号21225730、21577032、91326202) 论文12:Wencai Cheng, Congcong Ding, Qunyan Wu, Xiangxue Wang, Yubing Sun*, Weiqun Shi, Tasawar Hayat, Ahmed Alsaedi, Zhifang Chai, Xiangke Wang*. Mutual effect of U(VI) and Sr(II) on graphene oxides: evidence from EXAF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2017, 4:1124-1131.(标注基金号21577032、21477133、41273134、91326202、21225730) 论文13:Yubing Sun, Changlun Chen, Xiaoli Tan, Dadong Shao, Jiaxing Li, Guixia Zhao, Shubin Yang, Qi Wang, Xiangke Wang*. Enhanced adsorption of Eu(III) on mesoporous Al2O3/expanded graphite composites investigated by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techniques. Dalton Transactions, 2012, 41:13388-13394.(标注基金号21207135、21207136、21071107、20971126、21071147) 经查,上述论文存在数据造假、抄袭剽窃、图片错用等问题。
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五届八次会议(综合专业委员会)审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委务会议审定,决定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第三十五条第四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第九条、第十六条第二项、第十七条第三项及第四项的规定,撤销孙玉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糊精修饰介孔氧化铝与Eu(III)和U(VI)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批准号21207135)、环境放射化学(批准号21822602),追回上述2个项目已拨资金,取消孙玉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5年(2021年1月7日至2026年1月6日),给予孙玉兵通报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1年1月29日 关于对陈志文等发表的论文中存在虚构同行评议意见问题的处理决定 国科金监处〔2021〕17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上海大学陈志文等被撤稿论文涉嫌学术不端问题组织开展了调查,涉及论文如下: 论文1:Zhiwen Chen*, Minghong Wu*, Chan-Hung Shek*, C. M. Lawrence Wu, Joseph K. L. Lai. Multifunctional tin dioxide materials: advances in preparation strategies,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15, 51(13):1175-1184.(标注基金号11074161、11375111、41373098、41430644、11025526、11428410) 论文2:Zhiwen Chen*, Chan-Hung Shek, C. M. Lawrence Wu. Insights from investigations of tin dioxide and its composites: electron-beam irradiation, fractal assessment, and mechanism. Nanoscale, 2015, 7(38):15532-15552.(标注基金号11074161、11375111、11428410) 论文3:Zhixiang Hu, Dayong Chen, Jingyu Dong, Qi Li, Zhiwen Chen*, Dongguang Yin, Bing Zhao*, C. M. Lawrence Wu, Chan-Hung Shek*. Facile synthesis of hierarchical Mn3O4 superstructures and efficient catalytic performance.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6, 18(38):26602-26608.(标注基金号11375111、11074161、11428410、11575105) 论文4:Mei Wang, Liming Cheng*, Quanbao Li, Zhiwen Chen, Shilong Wang*. Two-dimensional nanosheets associated with one-dimensional single-crystalline nanorods self-assembled into three-dimensional flower-like Mn3O4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s.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4, 16(39):21742-21746.(标注基金号11375111、11074161、11428410) 论文5:Qingxiu Wang, Xianzheng Wu*, Lijun Wang, Zhiwen Chen, Shilong Wang*. Graphene-SnO2 nanocomposites decorated with quantum tunneling junctions: preparation strategies, microstruc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2014, 16(36):19351-19357.(标注基金号11375111、11074161) 经查,陈志文作为涉事5篇论文中3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和另2篇论文的实际联系人,完成了5篇论文的投稿。今年年初,四川大学在十四五规划中,正式启动了创新2035的五个先导计划,重点布局物质与能源、生命与健康、生态与环境、信息与软件、文明与治理等五大领域,并提出推动学校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马陆亭说,针对某些新兴学科或国家有重大需求的学科做一定的政策倾斜,这无可厚非。武建鑫选择学科建设可谓 恰逢其时。作者:陈彬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30 9:02:02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顶尖学科计划吹响高校科研集结号 ●顶尖学科计划所覆盖的学科领域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流学科,而是当前或未来能够为我国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的学科。一般应用学科规模较小,但学科特色较为鲜明。
此外,清华大学也曾于2019年和2020年出台工科发展计划和理科提升计划。多年前,武建鑫曾开展过一项针对全球顶尖年轻大学学科布局的研究。
在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关系问题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托克斯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巴斯德象限概念。斯托克斯将纯基础研究定义为玻尔象限,将纯应用研究定义为爱迪生象限,并表示这两大象限是各自沿着自己轨道发展的,而巴斯德象限则是带有应用目的的基础研究,也是连接上述两个轨道的枢纽。未来,学科建设应该从自由探索学科方向,更多地向有组织的创新转变。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的确需要注意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之间的均衡问题。
据吴瑞林介绍,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北航多年来坚持的科研四大(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布局大项目、取得大成果)模式。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导致我们必须以学习者的姿态面对世界最前沿科技,同时国外同行也能够给予我们一定的学习空间。而在《工作要点》中,对如何实施顶尖科学计划则做了相对详细的解释 组织高校锚定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关键领域,以补齐当前基础理论弱项和技术创新短板,锻造未来20~30年能够形成制胜能力的创新长板为目标,通过强化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实体化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在高校打造一批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目标、有长期稳定的大团队、有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有国家战略任务、能够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此,吴瑞林表示,学科与科研之间联系紧密,但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对此,吴瑞林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其中提到要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启动实施顶尖学科建设计划。
马陆亭说,然而随着整体科技水平的持续提升,发展节点已然到来在很多前沿领域,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已经不大。他表示,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大科技研发力量,在重点领域进行补齐。
十几位甚至几十位老师组成一个团队,共同承担某个大项目,进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如今已是陕西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的他,研究和思考的范围始终没有离开过学科建设。具体而言,便是在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部分顶尖学科的同时,避免资源畸形汇集,导致学科发展的两极分化。她告诉《中国科学报》,不能因为顶尖学科而遏制其他学科的发展、挤占其他学科的资源,甚至取消一些弱势学科的建制。3月19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2021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中国科学报》 (2021-03-30 第5版 大学周刊)。
彼时,正值我国通过了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一周年,却迟迟没有公布具体实施办法。■本报记者 陈彬 6年前的2015年,刚刚硕士毕业的武建鑫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事实上,在顶尖学科计划刚刚提出的时候,就有声音表示,随着该计划的推进,高校在我国重大科技研发领域所占的比重会进一步加大,从而压缩企业以及其他科研机构所占的份额。对此,武建鑫补充道,在各大创新主体中,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加倾向于市场技术需求层面,高校则更加偏向基础研究。
此后的几年,武建鑫博士毕业并进入高校任教。在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学科建设更多倾向于科研。
它所覆盖的学科领域不会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流学科,而是当前或未来能够为我国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的学科。换句话说,在目前的高水平创新中,高校已经有实力在某个科技单点上形成突破,但缺乏覆盖整个产品研发的能力。面对负责人的牢骚,马陆亭只问了一个问题:面对新旧两个学科,如果你是校长,你会选择支持哪一个?闻听此言,那位负责人笑了笑,没有回答。这种模式针对的便是此前高校科研普遍存在的小、散、弱状况,同时也规避了教师单打独斗的某些局限性。
今年年初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曾提出要启动这一计划,但当时只有只言片语。这种团队本身就是组织化科研的表现。
同时,还必须推行另外的补偿政策或补偿计划,促进那些事关国家长远发展但偏冷门、需要较长时间积累的基础性研究领域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愿景驱动的研究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近一年以来,尤其是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以来,国内各地区早已在顶尖学科建设方面着手布局。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顶尖学科可能更符合巴斯德象限概念,但在我的理解中,顶尖学科计划所侧重的研究与这种来自应用的研究还是有所不同,我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愿景驱动的研究。正因为如此,武建鑫觉得对于顶尖学科建设计划,不能简单地从政策层面理解,而是要从学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联系出发,对其进行系统性的考量。
而早在2017年,天津大学就宣布该校将在未来五年实施TOPS 计划,重点支持若干顶尖学科和优势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包水梅说,正因为如此,在打造并培育顶尖学科的同时,要尊重学科生态系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引导学科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不过,这段时间武建鑫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又遇到了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方面会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生成新的交叉学科,而这些学科也许就会成为我们解决某些卡脖子问题的关键。
而现在的学科发展开始更多地偏向于一种组织化的科研。我很能理解那位老师当时的心理,但政策一定是具有某种导向性的。
这所学校拥有一个历史上曾经很牛的传统学科。虽然后者与顶尖学科计划相比,在应用领域、达成目标、针对人群等各方面均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针对目前国家在某一领域的需求,通过有组织的方式,明确地达成某种目标。
在采访中,有知情人士向《中国科学报》透露,在下一轮双一流建设中,有关部门将会有意淡化一流学科的概念,不再特别强调谁是一流大学、谁是一流学科,而是更看重一流学科对大学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目前,学科的内涵更广,且首先要发挥其育人功能,但对于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来说,科研和育人本就是相互结合的,在科研人员攻克某个前沿技术的过程中,必然也会伴随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会将一些最新成果反哺运用于教学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